【A嫩寫影評】|從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,看台灣人的歸屬感|何處是你家?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,意義深遠

首先要恭喜斯卡羅以13項的傲人成績,入圍了今年(2022年)第57屆電視金鐘獎。

(影片來源:台北市電影委員會頻道)

至於最後能夠幾項獲獎我覺得就不是那麼重要了,畢竟好的作品一旦產出,就能夠在台灣的影視歷史當中留下一個重要的位置。

延伸閱讀:【A嫩寫影評】|火神的眼淚融化我的心|消防員的喜與悲|深度刻劃台灣真實面貌

雖然斯卡羅的劇集我已經看完一段時日了,但其中所帶來的觸動,我至今仍是可以清楚的感受到,最讓大家關注到的地方,則是劇中多名演員精湛的演技串起了整個作品的架構,而這也是我覺得最棒的一點。

導演曹瑞原想帶給觀眾的觀念,應該就是想表達在當時台灣的整個大時代背景之下,任何人都是自己的人生的主角,而歷史也正是因為人們盤根錯節的互動才顯得豐富許多。
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,意味著滿滿的思鄉之情盡數濃縮於此,等待你認同光臨…

你認為你自己是誰?

別人把你認成是誰?

又或者你認為你什麼也不是?

你也許會說台灣就是個像美國社會一般的大融爐,但族群的歸屬感,對於身處在台灣這座島型國家當中的所有人們來說,一直以來都是相互碰撞且爭議不斷的議題,我們都不可能置身至外。

你認為你在替家鄉努力著?

你認為你哪個群體都待不了?

又或者其實你/妳只是尋求一個認同感?

「努力不一定成功,但不努力一定失敗」這一句話,相信在我們從小到大的環境當中,無時無刻都在默默地被灌輸在腦海當中,沒錯,正因為所有台灣人的努力與嘗試,我們才能享受地生活在這一塊美麗瑰寶之地《福爾摩沙》。


《斯卡羅(Seqalu: Formosa )簡析》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(圖片來源:台劇斯卡羅宣傳劇照)

✉大致故事

劇情改編至台灣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真實事件,故事主要在敘述西元1867年發生在台灣南部瑯嶠(恆春的舊稱)地區的羅妹號事件南岬之盟帶來的後續影響。

當時的瑯嶠地區生存著來至四面八方的族群,土生土長的原住民族群〈斯卡羅族〉、〈排灣族〉間的利益糾紛,〈閩南人〉及〈客家人〉之間的長久鬥爭,及外來族群〈美國人〉派遣的特使「李仙得」,更是將當時的瑯嶠,帶領到了一個未知的局面。


👓主要演員


此劇以卓杞篤(查馬克·法拉屋樂飾)、李仙得(法比歐飾)、阿水(吳槺仁飾)及蝶妹(温貞菱飾)等四名角色為主軸,分別演繹出大時代背景之下的各種酸甜苦辣,說到底,生存始終是當時的人們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任務。

🕺💃四名主要角色介紹

卓杞篤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

(圖片來源:台劇斯卡羅劇照)

卓杞篤(查馬克·法拉屋樂飾)的部落大頭目形象鮮明,夾身於部落及現代文明之間,面對文明世界的步步進逼,又該如何處置他那猶疑不定的內心抉擇呢?

深怕一步錯、滿盤皆輸的局面迫使他不得不走的舉步維艱起來…


李仙得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

(圖片來源:台劇斯卡羅劇照)

李仙得(法比歐飾)所體現的是一種尋求心中族群的歸屬感,劇中那副生靈勿近般的鋼鐵軀殼,其實沒人知道他內心的心池多麼渴望認同,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肯定話語,想必也能令他的防禦瞬間解體吧!!


蝶妹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

(圖片來源:台劇斯卡羅劇照)

蝶妹(温貞菱飾)身為一名漢人及原住民的混血兒,處於那個會被稱作『番仔』的歧視大時代當中,想必是不可能比的上今日的整體社會接受度的,這個開放、自由度滿溢的現代,眾多路人可能會投以羨慕的眼光,彷彿不把那深邃的臉皮輪廓及亮麗大眼拼裝在自己臉上不善甘罷休,而在斯卡羅的時代背景當下,她充其量就只是個會說漢語、英語及番語的『番仔』。


阿水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

(圖片來源:台劇斯卡羅劇照)

阿水(吳槺仁飾)在劇中那跌坐於地的狼狽姿態,那幅被漢人/洋人當小丑般對待的畫面中,其實隱藏了許多難以言喻的細節。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

(圖片來源:台劇斯卡羅劇照)

我看到的不僅僅是那窘迫的模樣,帶給我更多的衝擊,為了200多人社寮部落(土生仔部落)生計的拚搏精神,亦正亦邪的形象所要武裝的不是他自己,更多的是要確保所屬部落明天是否還有存在這世上的一刻。


每個人活在世上,都是為了自己堅信的意義而努力地活著

在看斯卡羅這一部歷史劇的時候,隨著演員們生動的演技及高潮迭起的劇情推移,除了可以了解到一些我們不曾得知的歷史,更可以體會到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。

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,生存就是他們唯一的任務,而如今我們在平穩的大環境之中活著,有著更多的機會與生活娛樂方式供我們選擇,不同世代所具備的樣貌也就大不相同了。


灣生的複雜情感與認同感的矛盾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

(圖片來源:電影灣生回家的電影宣傳封面)

在台灣的歷史洪流當中,灣生也曾經存留過一段時日,更是在這塊土地上留下諸多痕跡,但最終依然是困擾於族群認同感之中,默默地從台灣的歷史當中淡出了。

許多人一定會對〈灣生〉感到非常好奇,究竟它是什麼意思呢?

※註:灣生指的是在日本統治台灣時期,從日本舉家搬遷至台灣本島居住的日本人第二、三代,他們從小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出生、長大,與台灣人相處,並觸碰著我們熟悉的文化氣息。

有興趣的也可以點擊下方影片(民視相關報導)了解更多,我個人是覺得這些史實也都是真實存在過台灣這塊土地,所以我們有義務了解並接受它。

    

隨著日本於二戰恥辱戰敗的號角響起,頂著日本人身份的他們也不得不隨軍隊返回日本國內,但那些灣生第二、三代的小孩卻得被迫轉換學習及生存的環境。

除了思念台灣這塊土地的情緒狂湧之外,也不斷地被身邊周遭日本當地小孩投射異樣眼光,彷彿說著:「你們終究不是純正的日本人,滾吧!!滾回去你親愛的台灣島。」


觀影心得與總結

從歷史的羅盤來看待台灣這個活字典,我們可以俯瞰到那最初的各個政權的演變。

從『原住民族』、『荷蘭政權』、『明鄭治理』、『清朝統轄』、甚至是近期經歷了日治時期及回歸中華民國之後,這一塊號稱「福爾摩沙」的美麗島嶼,也在一步步的融合過程當中,逐漸昇華成現今我們所熟悉的面貌。

斯卡羅與福爾摩沙的連結

來來去去的人們,多少靈魂為了自身歸屬,及自我族群認同的罪惡之感苦惱著,回歸文章的開頭...

你認為你自己是誰?

別人把你認成是誰?

又或者你認為你什麼也不是?

   

再者

 

你認為你在替家鄉努力著?

你認為你哪個群體都待不了?

又或者其實你/妳只是尋求一個認同感?  

   

僅獻給那些為了《福爾摩沙Formosa》精神奮鬥的靈魂們,及飽含族群認同之責的志士們,因為你們,這塊土地會繼續茁壯。

同時,《福爾摩沙Formosa》精神依然會伴隨左右,並無時無刻滋潤著我們。


延伸閱讀:【A嫩寫影評】|催人熱淚的經典神片|螢火蟲之墓的糖果即將停產|冀望戰亂永不再現

延伸閱讀:【A嫩寫影評】|一部高分0負評的戰爭電影|鋼鐵英雄(Hacksaw Ridge)|戰爭裡的慈悲

延伸閱讀:【A嫩寫影評】|國民法官新法即將上路|從韓劇少年法庭看人性|觀後感及延伸探討

延伸閱讀:【A嫩說冷知識】|你缺乏一個好好活著的理由嗎|非洲布隆迪的亡命自行車

延伸閱讀:【A嫩聽好歌】|你也被盧廣仲的魚仔感動了嗎?|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?

延伸閱讀:【A嫩碎念】|一封寫給老年的自己的信,試著玩味一切吧!


參考資料:

百夫長旅行社-談灣生的故事|台灣才是我的家相關文章

維基百科對斯卡羅的相關資料敘述


如果您喜歡這類型的相關文章的話,不妨可以追蹤上方的臉書粉絲團-『A嫩說|冷知識 |人物誌|影音評論』,每當有最新文章發布時,我都會在那邊即時更新。
而對於我為什麼會想分享這類型影劇評論的文章感到好奇的人,可以讀讀我的這一篇文章了解更多:【A嫩碎念】何時開始經營部落格重要嗎? 為什麼我35歲才開始經營BLOG呢?
另外,如果你覺得這一篇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,也可以點選上方的社群分享按鈕,幫忙把這一篇文章分享出去給更多的人看到,你們的支持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💪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