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A嫩寫影評】|台灣犯罪故事出軌篇|百年軌(詭)案真假難分

追劇時光,愜意卻也滿足
趁著過年的10天連假,A嫩我也是一口氣把原本就預定要看的台劇「台灣犯罪故事」給追完。
原本就很期待這一檔戲劇的登場,畢竟近幾年的台劇真的非常驚艷,像是火神的眼淚與我們與惡的距離都是箇中翹楚。
延伸閱讀:【A嫩寫影評】|火神的眼淚融化我的心|消防員的喜與悲|深度刻劃台灣真實面貌
延伸閱讀:【A嫩寫影評】|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很近|高分台劇的經典展現|死刑犯的糾結與拉扯
首先印入大家眼簾的是單元一《出軌》,綜觀整個單元看下來雖然我個人給它的分數不高,但我指的並不是演員的演技有問題。
而是與演員選角、編劇角度及臨場發揮均有關聯,但其中飾演林學慶的薛仕凌演技爆棚,讓我真的有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。
《台灣犯罪故事出軌篇》的來源啟發
出軌篇為台灣犯罪故事中第一個登場的單元,由蕭力修與劉存菡分別擔任導演與編輯。
劇情雖多有改編,但其主要的故事概念改編自一件台灣的真實刑事案件,它便是於2006年3月17日發生的臺鐵南迴線出軌案。
後續的三個單元,我也會陸續的更新在網站上,若是對這一部戲劇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將這一篇文章儲存起來,我會將其餘的影評文更新於下方:
台灣犯罪故事生死困局篇:【A嫩寫影評】|台灣犯罪故事生死困局篇|何謂善惡? 誰能知曉?
台灣犯罪故事惡有引力篇:【A嫩寫影評】|台灣犯罪故事惡有引力篇|孩子就是一張純潔的白紙
台灣犯罪故事黑潮之下篇:【A嫩寫影評】|台灣犯罪故事黑潮之下篇|服從至上是真理?
而它的主題曲由盧廣仲演唱,其改編的暗黑版本《天黑黑》我個人非常喜歡,好聽又極為貼近該劇,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點擊文章賞文:
延伸閱讀:【A嫩聽好歌】|台灣犯罪故事主題曲| Crowd Lu-天黑黑 Cloudy Day|盧廣仲的好歌在添一首
《出軌》主要演員介紹
出軌這一個單元主要圍繞在林學慶、林學文、于晨朗及邱文青四名角色上作演繹,以下分別針對四名角色介紹:
林學慶(薛仕凌飾演)

出身至偶像歌唱團體大嘴巴的薛仕凌,是一名先歌後演的藝能人,2021年仰賴台劇《做工的人》中阿全一角自然的演技,獲得第56屆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男配角獎,至此也讓更多民眾注意到他的存在。
他在出軌中飾演的林學慶,是一名看似屌而啷噹卻富含愛意的哥哥,從小無論是課業或是課外表現均不如弟弟般的受父親肯定。
但若你更深層的去探究他們的內心,你卻可以發現林學慶一直都在扮演著付出關懷的愛人角色,但他卻不知道,他自己其實是最需要愛的那個人。
林學文(施柏宇飾演)

施柏宇飾演的林學文,在我們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當中,就是許多人所戲稱的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功課好、品行優良又聽話。
原本在林家一切安好,身為幼子接受所有家庭成員的關愛看起來是多麼理所當然,但是當突發事件發生後,那些原本看起來幸福滿滿的福利,在眼中卻又變成了一道難以擺脫的枷鎖。
邱文青(林予晞飾演)

林予晞飾演的邱文青,在劇中是一名從事保險相關業務的女強人,職場技能強勢並屢建奇功幫公司省下大筆保險費的她,在同事眼中是如此的耀眼。
但她身處在自己的人生軌跡當中,有著她自己必須真實面對的課題,我想編劇想要她呈現給觀眾的畫面,應該是這個社會中層出不窮的面貌之一。
于晨朗(鳳小岳飾演)

鳳小岳飾演的于晨朗,在劇中是一名因故而使腳受傷的檢察官,在檢察官的工作上剛正不阿,且對情勢判斷有著一針見血的能力。
但綜觀他在這一部戲劇中的表現,我個人覺得並不能帶給我明顯的存在感,畫面呈現的氛圍反而被薛仕凌帶著走算是其可惜的一點。
《出軌》的發揮長短之處(純個人感想)
首先還是得先做個聲明,這部分的點評單純是我個人的感想,並非出至於哪個專業電影頻論家之手,若其中論述不合各位的口味還請大家海涵。
原型事件期間較長,三集過短無法描繪清楚

如果有關注《出軌》一劇的原型事件的人,就會知道原先的台灣南迴線的出軌案,並不是突然就發生了。
破壞鐵軌的案例從2004年首次出現鐵軌損壞的情況開始,至2006年最後一次的主要出軌案發生時,共計3次的鐵軌損壞發生。
由此可見近兩年的期間間發生的種種事蹟,足以可見其間包含的人事物的複雜程度有多麼深。
而該劇除了在林學慶及林學文兩兄弟的情誼揪葛之外,又另外多開設了一條邱文青的故事線,說實在反而使得故事的主軸發展遭受壓縮。
一些戲劇設定,較為不合理
我本身也有多年日劇的觀賞經驗,雖然日劇的許多作品也很喜歡透過較為浮誇的方式來呈現,例如犯罪推理劇的主角警官很是英勇,一人單槍匹馬地衝入匪窩將壞人一網打盡。
但這一齣《出軌》是依照真實發生過的刑事案件改編而成,我覺得一些情節的設定上還是得盡量符合現實,一般如果是檢警配合辦案的話,一般不是都應該先知會警方,並會同檢察官一同前往嗎?

畢竟一般在警方未查明對方的詳細情況之前,偵辦的相關人員是不會貿然行動的,要是對方持有強大火力就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傷亡。
這種檢察官一人團隊殺進去解救人質或是擊潰匪徒的劇情,反而帶給我一種不合諧的觀後感。
《出軌》一劇帶給我的感受
出軌這一個單元,是台灣犯罪故事的初登場,在這一篇文章撰寫的當下,我自己是已經將4個單元共12集都給追完了。
我個人覺得從單元一的出軌到最後的黑潮之下,真的會帶給觀眾一股倒吃甘蔗的感受,尤其最後兩個單元(惡有引力、黑潮之下)看的我滿是緊繃,彷彿自己真的處在那個空間之中,也體驗到了當事人的激情與悔恨而無法自拔。
但單論出軌這一個單元來看的話,我覺得有些地方如果在稍微修正的話,並將故事主線給好好描畫的話,應該會使它的質感更上一層樓。
《出軌》一劇的原型事件,其他媒體節目的各面剖析
若是對原型案件有興趣的朋友,不妨可以觀看台灣啟示錄製作過的相關節目報導,我個人是蠻喜歡這個節目組的製作品質,影片如下:
(影片來源:台灣啟示錄的youtube頻道)
最後總結
最後總結的一開始,我還是必須做個聲明,我並不是指原型事件中的被告就一定100%是兇手,因為在檢警的整個調查過程中,雖然有掌握了一些證據,但並不能完全的證明事件就是他們犯下。
而且,即使兇手就算真的是嫌犯,但在缺乏可以對嫌犯一槍斃命的證據出現之前,意味著他們就存有清白的可能,而這一個情況也是該事件會引起大眾們議論及意見相左的主要原因。
延伸閱讀:【A嫩談人物誌】|種族歧視遺留的悔恨|台灣史上最年輕的死刑犯-湯英伸
總結的來說,我個人覺得它雖不能說是一部優良的戲劇作品,但作為一個引路人的角色來說,它依然帶來好的影響。
許多觀眾有可能會因為這部戲劇而去翻找相關資料,而這個因戲劇帶來的後續效應,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認識這塊土地的好方法,台灣這塊寶島上發生過的事件,無論好壞都值得被好好地記錄下來。
延伸閱讀:【A嫩寫影評】|真人版棋靈王真的超崩壞?|跨越千年,神之1手,褚贏予以時光的棋跡
如果您喜歡這類型影評的相關文章的話,不妨可以追蹤上方的臉書粉絲團-『A嫩說|冷知識 |人物誌|影音評論』,每當有最新文章發布時,我都會在那邊即時更新。
而對於我為什麼會想分享這類影評文章感到好奇的人,可以讀讀我的這一篇文章了解更多:【A嫩碎念】何時開始經營部落格重要嗎? 為什麼我35歲才開始經營BLOG呢?
另外,如果你覺得這一篇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,也可以點選上方的社群分享按鈕,幫忙把這一篇文章分享出去給更多的人看到,你們的支持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💪